發布時間:2025-04-27
新聞來源:本站原創
作者:李娟
瀏覽量:174
4月26日一大清早,秦嶺山里的晨霧還未散去,90后地質隊員蔡連潞被手機鬧鐘叫醒,他從枕頭下拿出手機,看到兒子稚嫩的笑容,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,照亮了在今年秦嶺深山中度過的第70個清晨。作為一個有12年工作經驗的一線技術人員,他最多的時候要管理6臺鉆機的施工質量,包括安全檢查、檢查班報表記錄、查看巖心采取率等工作。雖然每天都在重復,但始終認真負責,嚴格按照項目質量要求執行,一點小差錯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。
根據工作安排,他除了上午巡查各個施工機臺,午飯后還要繼續巖心編錄工作。每天一到機臺,首先就是提醒鉆機機長安全的重要性,并時刻關注鉆機的運行情況,檢查提出來的巖心擺放是否正確,采取率是否達標,如果發現問題,他會立刻叫機長過來,“這箱巖心擺放有問題,茬口都對不上,一個鉆孔十幾萬就是為了看這個巖心,如果搞錯了,會直接影響層位判斷,可能會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果提交”。雖然話聽起來有點啰嗦,但為了確保每天正常鉆進,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作進度,他也會反復叮囑,哪怕鉆機的轟鳴聲已經蓋過了他沙啞的聲音。
午飯后的秦嶺深山戶外已經能感受到初夏的炎熱,烈日下,他戴著遮陽帽又開始了巖心編錄工作,記錄本、卷尺、量角器這時成了他與烈日無聲合奏的“樂器”,一排排編錄完成擺放整齊的巖心箱像是五線譜,巖心上面每一處標注像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,譜出了專屬于地質人獨有的浪漫樂章。
夜幕降臨時,他和項目組成員手持鎢礦燈又準備對剛拉到項目部的巖心進行“全身體檢”,因為白鎢礦在黑暗環境下通過鎢燈的照射而呈現出迷人的淡藍色。在檢查的過程中,他就像一名偵探,每一個礦化點都不放過,在他心中,這些細微之處正是地質分析的基石,稍有疏忽,就可能影響礦體圈連,從而導致資源量無法按預期提交。每當他看到那一抹亮藍,和大家一樣,都難掩心中的激動,仿佛白天工作的疲憊都被驅散了。
深山中的初夜,不像城市中燈火輝煌,當地的老鄉都有早睡的習慣,只有項目駐地還燈火通明。剛加完班的大家手機鈴聲就像約好了一樣,一個接一個地響起,每個人都是笑盈盈地對著手機屏幕前的家人噓寒問暖,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,“過幾天就回去了,等回去了陪你去…”,誰知道這可能是答應家人的第幾個“幾天”,雖然大概率會讓家人失望,但每個人像是充滿了電,熱情滿滿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。小蔡看著手機屏幕里不滿周歲的兒子扶著床邊圍欄慢慢站起,突然又撲通一屁股坐到床上,“摔得比你爸下山還利索啊,哈哈,蔡子睿,叫爸爸!”他笑得合不攏嘴,這可能是他一天中最開心、最放松的時刻吧!
月亮爬上了山頭,駐地房間的燈一盞盞熄滅,只剩下漫天繁星籠罩著山谷。小蔡睡前滿足地看了一眼手機里兒子的照片,帶著笑容安穩入睡,在夢里他會不會夢到幾十天沒見到的寶貝兒子?不一會,項目部的鼾聲此起彼伏,一抹月光透過窗戶灑到窗前的黑板,上面那張已經被標記密密麻麻的倒排工期圖旁,記錄著距離省廳要求提交報告的日期倒計時格外顯眼,“19天!”,是的,在這僅剩下的19天里小蔡還會跟他的戰友們不分晝夜,并肩戰斗,完成最后的沖刺。
就是這樣一群雖不完美,但真實“可愛”的地質人,在大山的褶皺里,一邊為國家計算著資源賬目,一邊積攢著自己的工作閱歷。他們心里清楚這項工作雖辛苦,但每一塊礦石的發現都可能為國家的資源儲備盡綿薄之力,這份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所無法比擬的。